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 2022年7
- 甘孜
- 雅安
- 500元
荥经县有什么旅游景点,荥经县有哪些好玩的
荥经县主要景点有十个,云峰山景区,龙苍沟叠翠溪景区,荥经云峰寺,荥经茶马古道,荥经县博物馆,开善寺正殿,牛背山,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严道城址,雅安杜鹃山。
云峰山景区位于荥经县青龙乡,距县城3.5公里、距雅安市区28公里、距成都市区140公里,景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景区由宗教文化体验区、农业产业观光区、马耳山生态观光区与乡村旅游接待区四部分构成.
云峰山景区中核心景点云峰寺,古称“西蜀名刹”、“严道奇观”。云峰寺始建于唐,距今1300多年,现寺院面积近100亩。古寺为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辟支佛道场,以佛教为主兼容“儒、佛、道”三种传统文化。其著名景观有“三奇”、“三绝”即太湖飞来石,四季神水,摇亭碑动;古楠(桢楠王)、古塔、避暑清风洞。马耳山原始森林观光区,最高海拔2628米,山上不仅有成群的野生动物,还有许多珍稀名贵植物,其中包括银杏、古杉、紫荆、黄桷楠等,是自然生态的天然氧吧。此外荥经八景之一的“马耳朝霞”也在景区内。农业产业观光区种植有3500亩猕猴桃和各种农副产品,在此游客可以充分体验种植、施肥、采摘等乐趣。
古刹气势恢弘,环境清幽。登临此处,顿觉绝尘寡欲,似乎化入了浩渺无际、幻化万端的大自然。有"三奇、三绝"。三奇为:古楠、神水、太湖石;三绝为: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寺庙及其周围生长着桢楠、银杏等名贵林木。这些珍稀古树以桢楠为主,树干粗壮,高耸入云。最大的要六人才可合围,堪称"桢楠王",是西南地区罕见的珍稀古桢楠植物群落,为古刹增添了不少亮色。
农业生态观光区是指寺庙至马耳山之间的区域,这里成片种植了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每到春季,满山果树花开,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把这带秀美的山野装扮得格外动人。而当果实缀满枝头的时节,你又可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自然生态观光区是指马耳山区域,海拔2628米。马耳山因山峰象一对竖立的马耳而得名。马耳山有深槽,称马耳槽。槽中有洞,叫朝霞洞,内有钟乳石,支路甚多,其洞幽深奇险。民间传说洞中曾居住一位仙女。山上林木葱茏,有成群的野猴栖息林间,为山林旷野增添了不少灵气。"马耳朝霞"是该景区著名的景观。晨曦初露,远眺马耳双峰,旭日喷薄,红霞万朵,金光迸放,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龙苍沟在荥经县东南30公里处,总面积7573.8公顷。山势柔和舒缓,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圆润舒展的曲线。公园内有人参沟、龙苍沟、马草河水系,形成丰富的清流、跌水、深潭、飞瀑景观,尤以天生桥瀑布最为有名。冬季鸳鸯瀑布银幔玉帘,如童话世界。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完整,植物景观丰富。有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人工林、珙桐林、杜鹃林、孤立林和枯木景观。共有木本植物77科216属450种,可利用真菌资源14种,特别是长羊肚菌、四川灵芝、天麻、木耳等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茂密的森林中有脊椎动物7目18科40余种,常见的有獐、林麝、野猪、小熊猫、岩羊、草兔、红腹角雉、锦鸡等,并时有大熊猫、扭角羚等珍稀保护动物出现。云行雾绕和雪景是主要的天象景观。冬季的冰瀑、冰潭、雪树冰花也自成一景。公园四周峰峦千叠,远眺瓦屋横亘,可观荥经全貌。太湖寺、严道古城遗址、开善寺、红军遗迹等人文景观与森林公园交相晖映。
位于荥经城东南4公里处,占地80余亩。相传,女娲从太湖取石补天,不慎坠落一颗于寺内,人称“太湖飞来石”,故又称“太湖寺”。
雅安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修复于明,续修于清。寺有三奇:古楠、神水、太湖石;有三绝:佛塔、风洞、摇亭碑动。吸引诸多文人墨客光顾,如张大千、-、刘文辉等名人曾在此吟诗作画、挥毫泼墨。寺内千年的桢楠、银杏、古杉参天,荫翳蔽日,形成天然“氧吧”,是浏览观光度假胜地。
具有古刹大气的云峰寺,一九五四年列为西康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二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沧海桑田,云峰寺经近代高僧清德大和尚的修缮,九重十八殿终已重辉。晨钟醒世,墓鼓警人,佛音缭绕,香火薪传。每逢会期,善男信女人流如织。
云峰寺始建于唐,兴盛了600多年,到元朝初年,由于四川居民坚决抵抗元军入侵,元始祖忽必烈对川人切齿痛恨,入川后大加焚烧杀戮,造成云峰寺被焚,僧俗-。到了明朝,战乱渐息,云峰寺内为数不多的贫僧八方化缘,开始修复寺庙。寺庙扩建工程有过两次热潮,一次是明朝中叶,另一次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第二次修复扩建共持续了一百一十多年,扩建规模特别宏大,声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云峰寺有名的“摇亭碑动”记载了此次修复扩建情况。纵观云峰寺上千年的历史,正可谓“始建于唐、兵毁于元、重修于明、续修于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云峰寺尽管经过十年-的破坏,但在荥荥经县云峰寺
荥经县云峰寺(9张)经人心中仍有着无法抹灭的情结。1990年,云峰寺(当时称太湖寺)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批准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不断修复完善。2001年,内江圣水寺方丈,全国著名高僧释清德大和尚出任云峰寺住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重建云峰寺,经过三年时间,相继募集资金600余万,重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山门殿、西方三圣殿、念佛堂、禅堂、戒堂、佛塔等一系列工程。到2004年,云峰寺已成为全雅安市规模最大也是影响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基本恢复了历史上的九重十八殿的规模,形成完善的佛教禅宗丛林,明符其实的“西蜀名刹”。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云峰寺的发展除了在极少的时间内受兵祸中断衰退,大多数时间都香火旺盛,它的生存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可以说一部云峰寺的历史就折射了荥经数千年的历史。至今,云峰寺在整个川西佛教界和荥经的社会生活中仍有着广泛的影响,在整个荥经历史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云峰寺正月初九和六月十九的传统庙会已成为荥经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历史上诸多名士、文人墨客也在此留有足迹,名士黄云鹄、画家张大千、红军将领罗炳辉、-、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均曾至此。特别是全国著名高僧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后,使云峰寺在全省佛教界也名声大振。2002年云峰寺成功举办了佛教盛大的水陆法会,2004年又隆重举行了清德大和尚荣膺云峰寺方丈盛大庆典,且是雅安市近百年来佛教界首任方丈,这进一步提升云峰寺在佛教界的影响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在清德大和尚的主持下,云峰寺将达到千百年来之大成。
云峰寺是一个以宗教文化为支撑的风景名胜地,距荥经县城4公里,景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5℃,最低海拔1010米,最高海拔2628米。该景区由宗教文化区、农业生态区、自然生态观光区、三部分构成。
宗教文化区为占地百余亩千年古刹云峰寺,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占地百多亩偌大的寺院,全部掩映在森森的古楠、银杏树中,而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氛围。原山门对联的上联"十余里入山不深每登堂参拜顿觉红尘隔断",传递了人们到此的心理感受。云峰寺原名"太湖石云峰寺"。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北靠马耳山(古称云峰山),左有青龙岗,右有白虎岗,旁临九龙溪泉,面对天然"四大天王"巨石,使寺庙正好坐落在这恰似座椅的风水宝地上。古刹始建于唐,重建于明,续修于清。原古建筑群分左右长廊厢房,亭台膳院和天王、弥勒、金刚、毗卢、大雄、观音六大主殿,加上文殊、普贤、地藏、龙神、牛王、猪仙、玉清、上清等十几座小殿,俗称"九重十八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磅礴轩昂,气势恢宏。据传清乾隆皇帝赐匾特许该寺和尚开斋不吃素,为古刹平添神秘色彩。随着岁月变迁,至今遗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大殿。大殿按中轴南北纵列,逐殿高升。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极富盛唐遗韵。木刻浮雕,精雕细琢。儒佛道合一的建筑特色,另有一番品味。三重大殿均有佛像,形象栩栩如生,历来香火鼎盛,朝神拜佛者络绎不绝。2001年聘请全国知名高僧清德大和尚,按宗教政策在寺内主持佛事活动,并大兴土木,力求重现昔日殿堂之辉煌。同年7月,为尊重历史,保护古文化,太湖寺管委会及主持提出将太湖寺恢复为云峰寺。云峰寺又是辟支佛道场的中心。从县城开善寺至云峰寺,再延伸至瓦山,沿途狮子坪、雷动坪、光相寺等数十座庙宇就是辟支道场。辟支文化的源远流长,为古刹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举行庙会,各地香客云集云峰寺,一派繁荣景象。
2011年12月,云峰寺住持上智下灯法师大善法缘,经许元居士的帮助从缅甸仰光恭迎佛陀脑舍利、血舍利、阿难尊者舍利、罗睺罗尊者舍利,龙军尊者舍利,优波离尊者舍利、十力迦叶比丘舍利、阿耨楼驮尊者舍利、尸婆罗尊者舍利、乔陈如比丘舍利、马胜比丘舍利、阿那律尊者舍利、摩诃男比丘舍利、小贤比丘舍利、目犍连尊者舍利、舍利弗尊者舍利、五百罗汉等诸圣者舍利,永久供俸于雅安云峰禅院。
景观寺前左侧有形态玲珑奇特的石头,高丈余,拔地而起。相传女娲从太湖边炼石补天,不慎失落一石于云峰寺中,因此把这块石头叫做"太湖飞来石"。寺庙也因此而命名为"太湖石云峰寺",简称太湖寺,后更名云峰寺。此奇石天生剔透玲珑,远观近赏,各有异趣,真是奇景天成。更奇的是四周竟寻不见类似质地之石,难怪有人推测它是天外陨石。对它的来历,原弥勒殿楹联写道:"问太湖片石果从何处飞来弥勒无言扪腹笑。"既然弥勒佛也道不出原由,这千古之谜还是让人去遐想吧。
汉代把严道至汉源,经越西直达金沙江边的攀枝花一段称为牦牛道,发展到唐宋时,荥经已成为多条支线的汇聚点。汇集牦牛道的主要干线有四条:一条是经邛州(邛崃)翻越镇西山(罗绳山)过青龙关到龙门,顺玉溪河而下至今芦山县分道,顺芦山河、飞仙关望岩渡口、进而到达今天全的始阳镇越凤凰嘴,再逆荥经河,穿过4公里的伏龙峡谷至荥经境内的邓通城(今宝峰乡),再经荥经城后翻越大相岭至汉源九襄。
第二条支线是经邛州翻罗绳山东向进入20余公里长的上里河谷,出谷至雅安,横渡青衣江,越羊子岭到荥经,汇集主干线牦牛道。
第三条支线是经邛崃、蒲江过境,到百丈、名山县越金鸡关,渡青衣江而登羊子岭、飞仙关进入荥经、汉源而汇华南道主干线。
第四条主干线,是宋时的嘉州(乐山)经由夹江、洪雅过境,沿青衣江而上,跨入雅安地境龟都府(雨城区草坝镇水口),再翻羊子岭、进荥经向南进入牦牛道。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了许多汉人的土特产和生产技术,其中茶叶引起了吐蕃人的浓厚兴趣,开始在吐蕃上层人士中传开。所谓“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叶迅速在西藏地区普及,带动了汉与藏的茶马互市。其实,这只是官方公认的事情,民间的茶叶贸易早已有之。由于荥经古代是多民族杂居地区,与藏区很近,是最早开通官道的地方,也是大面积种植茶叶的地区,可以肯定,最早的边茶贸易是从荥经开始的,最早的边茶生产基地是从荥经扩散出去的。
荥经有众多的茶马古道遗存
从荥经至汉源要经过三个驿站,即新添站、箐口站和黄泥堡。这条官道是从荥经县城出发经严道古城,沿荥河南岸至花滩,折而向西经石佛寺,过大通桥进入安靖,继续前进进入凰仪,开始翻越大相岭,进入汉源清溪境。
大道在沿途设有脚店、客店,脚店主要用来宿放牲口,客店用来住宿“背子”,就是背夫,至今仍有一些“幺店子”和商铺的遗存,街道保持着古朴的原始风貌。如今仍能看见石板路上用“拐子”和马蹄走出的深深印迹。
著名的大通桥横跨于相岭河上,原为荥经至清溪之要冲,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中的一段。据《荥经县志》(民国十七年版)记载:当时此处为西藏建昌要冲,明洪武十年征云南置笮桥,上盖瓦屋,其后被水冲毁,邑人改建石桥,甚坚固。1988年该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县六合乡富林坝的石佛寺历经千余年的风雨,依然屹立在茶马古道旁。石佛寺主龛凿于唐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应是初开茶马古道之时,由于道路艰险生死难料,人们就在此依山凿刻了237尊佛像,希望神灵保佑过往的行人、商贾。以后宋、明各代均有补凿。
从大通桥沿相岭河而上,南行约7公里左右,便是荥经至汉源的最后一个重要驿站——凰仪(古称黄泥堡、凰仪堡),古道上有著名的邛崃关(即汉之九折板地),至今尚存有丈余宽的青石板古道残路,马蹄印空陷几厘米。这里又是古严道与汉代沈黎郡牦牛县最便捷的通道,汉代以来,经此过往官员、商旅、游客、背夫都须在此留宿,以利于翌日行程。
。
中国历史类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1984年正式成立,初名“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坐落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青华街道颛顼文化广场。2010年3月,由“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更名为“荥经县博物馆”,于2012年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2016年新馆建成,现荥经县博物馆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库房450平方米,展厅3630平方米。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严道镇青华街。建筑面积4540平方米,建筑布局开敞自由,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展开,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秦汉建筑符号和风格为载体,凸显荥经悠久的历史文化。
荥经县博物馆收藏和展出的藏品种类丰富,馆藏文物5200余件/套,包括石器、青铜器、陶瓷器、竹木漆器、玺印等门类,其中以巴蜀印章最具特色。“巴蜀印章”有别于传统印章,其特点是没有文字,只有图文、符号,都是铜铸,多数为圆形,少数为方形、矩形、半圆形、椭圆形,个别为“山”形或月牙形。其图形至今也不知其意,无法解读,只好称之为“巴蜀图语”。
荥经县博物馆常设展览以专题陈列形式展出,各展区的时代风格、氛围与现代展陈理念和手段结合,各展厅过度自然,不仅具艺术性、历史性还具有文化性和统一性。现长期开放以下展览:金石重器·严道拾遗:主要展览新石器时代石器、严道古城遗址、战国陶器、青铜器及巴蜀印章、严道封泥;秦汉古韵·千秋万岁:主要展览木槨墓、崖墓、土坑船棺墓、砖室墓、“王邦”漆器、汉铜陶器、邓通钱等;丝路茶马·古道传奇:通过场景复原的陈列方式展览,可近距离参观“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为观众学习研究提供便利;非遗文化:以荥经砂器为主,两千多年来,沧海桑田流转,但荥经砂器的烧制技艺却经世代坚守原汁原味地存留了下来。这种技艺,以厚重的历史做基础,以手手相传的继承做媒介,以简约古朴的理念做文化,镌刻进每个人的灵魂。荥经民间竹号、周记棒棒鸡制作技艺、荥经挞挞面、荥经椒盐饼子、荥经豌豆凉粉等,通过展板、场景还原、多媒体等元素,让观众全方位的了解荥经。
荥经县博物馆是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坚持贯彻“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不断改进创新,树立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密切观众与博物馆的联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出新的展览形式。(转载自荥经县博物馆官网)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正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 开善寺,又名开山寺,位于荥经县严道镇民主路。现仅存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为14.55米,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完好。檐下施七踩斗栱,阑额饰深浮雕,精巧细腻,线条流畅。开善寺正殿既保留了早期建筑风格,又具有地方建筑特征,为研究建筑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牛背山
“在波涛滚滚的云海之上,一座座山峰梦幻般呈现开来,极目而望,自东向北,再向西,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贡嘎雪山在侧,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时都变成了玲珑盆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描述的牛背山位于四川省荥经县牛背山镇瓢儿沟,海拔3666米,为荥经县最高山,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凸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被誉为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
牛背山可拍的风景太多了,但要说最受摄影人喜爱的,也是最能出佳作的,非“六绝”莫属。
一绝云海,牛背山的云海浓密而均匀,时而平缓,时而汹涌,时而沿着山脊倾泻而下,壮观的云瀑让人感觉踏步于空中,如仙如神。四周连绵不断的群山错落有续,层次分明。
二绝夕阳,随着天色渐渐变暗,太阳慢慢西沉,天边也变成血红色,夕阳把这片翻滚的云海渲染得更加灿烂。透过镜头看眼前的云海,夕阳给这片海洋增添了绚烂和辉煌色彩,那些随着云海起伏的山峦更是为美景增添了几分神韵。
三绝日出,意想不到的美景往往就出现在这云开云合之际。忽而群峰众岭虚无缥缈,霞光万道;忽而云动山舞,奔腾激荡。雾来云往时,阳光逐渐照亮青山莽莽,层层叠叠,曼妙柔纱,亦幻亦实,美轮美奂。
评论